11月23日,2016年中国职工福利保障指数(cebi)在北京发布。该指数由中国保险行业协会联合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中国经济信息社主办,由平安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承办,是中国的首个职工福利保障指数。根据调查结果,2016年中国职工福利保障指数为70.4,整体处于“基础水平”区间的中间位置,相对可以满足大中城市职工对企业所提供福利保障的基本需求。
所谓中国职工福利保障指数,即以职工福利保障充实性、职工福利保障公平性、职工对现有福利保障状况满意度评价和企业对职工福利保障效益评价为主要测量内容的综合评价指数。
据悉,该指数选取我国31个省会城市(包括直辖市)和5个计划单列市开展调查,指标体系设计涵盖全面,覆盖中国职工福利保障的“两侧”(福利保障供给侧与需求侧)、“四方”(政府、企业、个人、福利保障产品提供商)、“一体”(福利保障产品自身)。主要是通过对企业员工和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的实名制网络调查和企业入户调查等方式,形成一个数据库,然后用不同的条件筛选计算出的各种分项指数,来观测中国职工福利现状。
整体而言,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会长朱进元表示:“企业对国家规定的职工福利保障必选项——社会养老保险和社会医疗保险,贯彻较好,基本实现全覆盖,而选填项——企业年金、商业补充保险等则是拉开不同地区间、行业间、企业间福利保障水平差距的主要得失分点,也是今后努力的着力点。”
互联网、金融业的福利指数较高
2016中国大中城市职工福利保障指数调查显示,企业对国家规定的职工福利保障“必选项”贯彻较好,社会养老保险和社会医疗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
企业年金、商业补充保险等“选填项”是拉开不同地区间、行业间、企业间福利保障水平差距的主要得失分点,亦是今后填补“福利鸿沟”的着力点,对于我国构建多支柱福利保障体系的目标,最终形成福利保障体系的多支柱稳定结构意义深远。
其次,企业提供福利保障项目时往往“重激励”、“轻保障”,公平性还有待提高,使一部分人的福利先提高,正是我国职工福利保障处于基础阶段的一个特征,企业倾向于发挥福利的激励效应,做大蛋糕之后,实现普惠。
同时,福利保障的业别分布反映了我国经济结构、发展模式转型升级的大趋势。信息业的崛起、新技术的扩散,使得福利浓度在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这两个行业比较高。受调研的36个大中城市,为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金融业较发达,福利最为优厚,也反映了这些城市的经济活跃度。
长期护理、社保降费、税优保险普受欢迎
本次调研还兼及我国职工福利保障领域中长期护理、社保降费、税优保险等热点问题。针对老龄化的日益加深及新医改的推进,超过四分之三的职工愿意在现有社会医疗保险基础上增加一定缴费,承担晚年可能产生的部分长期护理费用,职工最倾向在养老院(疗养院)等护理机构中得到老年护理。
针对经落实《关于阶段性降低社会保险费率的通知》,超过9成受访企业已经或在今年内将落实社保降费政策,降费节约成本最倾向用于品牌或产品营销上。已经落实该项政策的企业表示,这一政策具有一定减负效果,但并非显著。政府需要通过政策引导和法律手段促进民营企业职工的福利保障建设的完善,提升全社会职工福利保障公平性。
对于购买商业健康险的个人能享本次发布会由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副秘书长余勋盛主持, 30余家企事业单位代表和70余家新闻媒体代表参加发布会。
税收优惠政策,职工的知晓度有待提高。调查发现,已经购买该保险产品的职工比例为11.4%,没有购买但有意愿购买的职工比例高达56.6%。加快商业保险发展是提升职工福利保障水平和充实度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最希望增加的商业补充保险类型中,重大疾病保险以显著优势居于首位,占比高达30.9%,超过3成。其次是商业性补充医疗保险和商业意外保险,选择这两项的职工比例分别高达15.8%和13.9%。此外,选择商业补充养老保险和企业年金的比例也较高,分别是12.7%和10.9%。可以看出,在商业补充保险上,企业职工最为看重的是医疗和养老领域。
对此,平安养老险董事长杜永茂表示:“从保险机构的角度而言,商业保险公司应该在提高企业员工福利保障上下大气力,尤其是针对需求、痛点,开发保障性强的产品,包括个人税优健康险、长期护理保险等普及性有待提高的产品。此外,还要积极参与社保基金、职业年金、个人税延养老金管理。”
中华全国总工会书记处书记赵世洪、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人身险监管部主任袁序成等出席并致辞。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会长朱进元、中华全国总工会劳动关系研究中心主任章国贤、中国经济信息社总裁徐玉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障研究所所长金维刚等也出席了本次发布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