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當:萃取傳統精華 昇華保險文化-凯发k8国际首页登录

首頁 / 平安視點 / 聲音 / 丁當:萃取傳統精華 昇華保險文化

聲音

丁當:萃取傳統精華 昇華保險文化

丁當:萃取傳統精華 昇華保險文化

時間:2016-07-10 作者:平安人壽【字體:        】

如何從傳統中淬煉精華以滋養保險文化,日前,平安人壽董事長兼ceo丁當在北京保險學會主辦的“7•8全國保險公眾宣傳日”系列活動之《國學智慧與保險文化》論壇上,應邀做了題為《萃取傳統精華 昇華保險文化》的主題演講,分享了平安人壽文化建設工作的實踐心得。

據瞭解,全國保險公眾宣傳日活動前後,平安人壽動員全系統力量,在各地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將保險知識、健康理念送到公眾面前。45家分支機搆開展“名家說保險”講座196場,為十余萬人普及保險專業知識;開展“五進入”活動238場,為逾20萬人解答保險疑難問題,送去健康體檢服務;舉辦或參與“彩虹定位跑”近百場,帶領超過30萬公眾加入運動健身的行列,累計里程超100萬公里。同時,借助平安金管家app線上諮詢、保單管理、家庭醫生、生活助手等功能,讓客戶隨時隨地都能體驗“保險,讓生活更美好”。

在為廣大公眾提供優質服務的同時,平安人壽也致力於通過以“執善心 築大業”為核心理念的慈善文化,引導員工和業務隊伍發自內心的向社會釋放善意,擔負起萬千客戶的信賴和責任。

 保險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近幾年,行業保費規模持續增長,從業人員收入穩步提升,經濟地位獲得極大改善;但另一方面,受到社會大環境影響,行業的精神文明水準,包括從業人員社會地位,還未取得顯著提升。

行業要健康發展,做大業務規模,提升人員收入是必要的;同時,也要著重做強社會影響力,建好行業口碑,提升行業的“精氣神”與文化面貌。只有業務規模與社會地位齊升,物質精神並舉,才能實現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周易》裡講,“孤陽不生,孤陰不長”,一條腿走路總是不穩,只有“陰陽平衡”、物質與精神齊頭並進,才是長久之道,企業及從業人員才能走得久,行得遠。

一、從傳統中淬煉精華滋養保險文化

習主席講“一個國家的治理和這個國家的文化密切相關”,對於保險行業也一樣。尋找中國保險行業的發展之路,也需要從傳統文化中汲取營養,形成保險企業和保險從業人員的軟實力,最大限度發揮保險行業“守信用、擔風險、重服務、合規範”的核心價值,將保險業做大做強。

前不久,周國平教授談到,面對人生之險, 僅有“硬保險”(物質層面的保險)是不夠的,還要有“軟保險”(精神層面的保險),也就是文化,包括哲學和宗教。現在社會各階層普遍存在焦慮情緒,據統計,中國目前抑鬱症患者及有輕度精神疾病的人數達到7000多萬,這是非常龐大的數字。“焦慮”會為社會治理、公眾生活帶來多方面影響。所以,我們需要傳統文化為我們提供心靈保險,不僅推“硬保險”,也要推“軟保險”,以“文”化成人心,以合宜的文化,教育人、薰陶人、凝聚人、昇華人。在我看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確實可以為保險文化提供源源不斷的養分。

中華傳統文化主要是指“儒釋道”文化。儒家文化在傳統文化中強調“入世”,重視人本,重視家庭倫理,講究三綱五常,提倡“百善孝為先”,宣導“仁義禮智信”。儒家文化從家庭倫理擴及到社會倫理,讓傳統得到保持,讓公序良俗得到維繫。之前聽“天不生仲尼”不理解,但是現在理解了,從“孝”出發,建立秩序,與慈善無異。釋家文化作為外來文化與本土的道家文化一起承擔傳統文化的“出世”角色,佛教強調“緣起”、“性空”,講究萬事萬物皆是因緣際會而成,歸根結底逃不開一個“空”字,以教育人“放下”、“看空”。道家則側重非功利性,講求“沖氣以為和”,“無為而為”,以實現“逍遙遊”。這幾種文化經過千百年來彼此激蕩碰撞,彼此融合,淬煉出了中華文化的精華,構成了中華傳統文化的核心,成為傳統道德價值體系的基石,維繫社會的和諧、人心的安定。

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文化根基,生命力極強。項主席提出保險文化的核心理念“守信用、擔風險、重服務、合規範”,與傳統優秀文化因數正相吻合。傳統文化對這些核心理念有極其生動的表達,可以為保險文化所用。 我試舉幾例。

第一、傳統文化強調君子之道。這是對人的品格進行定位。傳統文化重視人的“道德”,希望“君子懷德”。德即是“利他”、“利人”,最終“利天下”。《周易》裡講“厚德載物”,也是強調自身修養。一個人能成就的事業,和他的品德直接相關,多大的德承載多大的物,否則就會“德不配位”,招來災殃。從他人角度來講,怎樣才算德呢?傳統文化強調“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達而達人”,就是說,在自己謀求生存發展的同時,也要幫助他人生存發展,不能只為了滿足自己的欲望而忽視了他人,即要拿“已所不欲 勿施與人”的尺子來衡量待人之道。

保險行銷,某種意義來講,是在經營人際關係,就是講如何和他人相處,如何待人。要想業務開展得好,一是專業性要強,二是在處理人際關係時要講誠信、守信用。傳統文化重視自身道德修養,強調與人誠信相處,十分契合保險的核心理念及行銷要求。邁向體驗經濟時代,在產品數量增多並且同質化前提下,人們越來越重視消費的體驗和感受。不管是代理人還是保險企業,要想實現有價值、可持續、超越市場的發展,就必須照顧好客戶的體驗。否則,在大量可選擇的前提下,客戶必然“用腳投票”,轉投別家。體驗時代,“用戶至上”正在成為企業持續、健康經營的一個基本“底線”,也是不可犯禁的“鐵律”。對從業人員而言,要想持續發展,就是要對客戶釋放善心善意。這種“善”, 就是傳統文化裡強調的“厚道做人,誠信做事”,就是以“已所不欲 勿施與人”的“黃金法則”服務客戶,以“行有不得 反求諸己”的心態檢討自身。

第二、再如傳統文化的“禮儀之道”。保險的服務需要被感知,保險的精神需要賦予形式。傳統文化講“禮,人之幹也;無禮,無以立。”從業人員服務時,得體的言辭舉止,企業門店迎客時,熱情大方的規範動作,都需要通過外在的“禮”,向客戶、公眾傳達行業“重服務”的理念。

第三、又如傳統文化中極為重視的“中庸之道”。中庸講求“執其兩端,用其中於民”。即把事情處理到中位,不要過於激進,也不要過於保守,這樣才能把事情處理的“合規”。對保險公司的經營也要如此,既不能無所作為,也不能脫離實際,過於超前作為。對從業人員而言,中庸心態則有助於減少“強行推銷”做法,強化“客戶經營”之道,把業務做得更“合規範”。推銷是激進之舉,易讓客戶反感;經營是長遠之措,在為客戶提供服務基礎,贏得客戶信任後,成交自然而成。

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有多個角度及內容可以挖掘,以昇華保險文化內涵,滋養保險文化底蘊。以上謹舉幾個例子與各位探討。

二、平安人壽的一些實踐

就平安人壽而言,對隊伍及員工的培養上,我們的著力點落在傳統文化的經典讀物《弟子規》上。

《弟子規》雖然字面簡單,但內蘊豐富。其宣導的“孝”是一切道德的原點,順應民意人心,並且與保險的“慈善”本質相通。作為長輩、上級、客戶的“弟子”,通過學用《弟子規》,以“孝”為出發點,逐步培養“溫良恭儉讓”、“仁義禮智信”的品行,培植“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泛愛眾”精神,學會“利他”、“利人”,學會與人打交道。

兩年前,我在北京營業區調研時,發現北京一個營業部在學用《弟子規》方面做得非常到位。通過集體學用《弟子規》,這個部不僅在業績上互相促進,更能夠在精神上互相促進,並且影響到家人、客戶。我們以這個部為典範,向全國營業單位推動學用《弟子規》活動。今天,王紅玉部經理也來參會,稍後,她會和大家分享在這方面更接地氣的經營感悟。

推動的過程中,我們也發現存在一些誤區。比如,有一些分公司以背誦為標準。我認為,學用《弟子規》,並不是要把《弟子規》背得滾瓜爛熟,而是要你的行為有所改變,這才是真正學習的關鍵之處。

所以,簡單的知識學習固然需要,但只有真正的行為上的改善,才是修行。比如“行有不得反求諸己”這個理念,不少幹部、員工,領悟徹底後,調整了自己的人生觀,繼而人生發展之路發生了巨大變化——一是人生格局變大了,二是此前困擾自己、導致自己焦慮的問題因為遵循這個準則,從內心徹底排解掉了。總之,行為的點滴改變,才是關鍵,才是在工作中、生活中修行。

正如所講,文化的推廣,最忌只是做到“文化上牆”。要從入眼、入耳、入心,最終體現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三年前,馮侖、鄧飛等人,聯合平安,一起發起了一個名為“幕天講壇”的活動。此事的緣起,是因為在中國鄉村兒童的教育上,目前硬體到位,硬慈善做得很出色;但是對孩子的心靈關懷上遠遠不足,精神層面的“軟慈善”還有極大不足。這些數量以千萬計的鄉村兒童,礙于家庭環境、學校師資等問題,精神上得不到關懷,尤其其中的留守兒童,精神教育更是面臨“危機”。這個活動連續幾年走近他們,為他們送去圖書,請社會成功人士為他們分享人生經驗。活動實實在在得到了孩子們的歡迎,很多孩子分享時,情不自禁掉下了眼淚。目前這項活動還線上上開展,參與家長可以帶孩子一起為鄉村少年兒童籌集圖書,並獲得我們和南方報業集團一起向愛心家庭發放的捐贈證書。我們期望更多公眾參與進來,實踐傳統文化中提倡的“泛愛眾”、“兼濟天下”理念。

在“軟慈善”的推廣上,平安人壽目前還在大力推動了一項運動——“新生活運動”。我們號召100萬隊伍,邀請公眾,偕老扶幼或者帶領朋友,積極參與健步行、馬拉松等活動,在健康運動中敬老、親子、愛友。我們希望營造一種積極向上、陽光樂觀的生活態度,向公眾傳遞“健康生活”的理念。

在過去一年多時間,我們全國45家機構都成立了跑團俱樂部,月均百場活動;全系統員工通過app記步,日均達到1.4億步,湧現了一批運動達人;前年在一次公司大會上,我承諾要在兩年內完成一場馬拉松,今年上半年在上海實現了目標,完成一個半程馬拉松。在代理人而言,自發或者公司組織了大大小小1900餘場線下健走健跑活動,吸引超過5000萬人次客戶參與,向社會傳遞了積極能量。這些活動,全國性、地方性媒體給予關注,累計發佈轉載千餘篇報導,取得了較好的社會效益。

“新生活運動”發力公眾當前“回歸傳統,重視家庭健康”的訴求,將人際交往與健身娛樂有效結合。活動一是為隊伍創造了客戶接觸機會,可以更高頻次接觸客戶、瞭解客戶、服務客戶,提升客戶體驗;二是推動客戶及家人積極運動,強身健體,減少疾病,降低疾病發生率,降低賠付率;三是幫助公司收穫良好口碑與品牌效應,提高契約品質;四是促進社會文明、健康、綠色發展,實現了社會綜合效益。媒體評價說:“新生活運動”本質與《弟子規》為代表的中華傳統文化所提倡的“厚德載物 自強不息”精神氣質一脈相承。

我們現在代理人規模100萬人,如果每個人能帶動100人參與到這個活動中,全國就有1億參加;如果再擴大,每個人影響1000人,就有10億人加入。一家公司通過業務回饋國家,很了不起,如果能通過類似的社會活動、公益活動,為國家創造更大價值,這更是一個功德無量的事業。

三、建設有中國氣質的保險文化

近代以來,中華民族從經濟硬實力到文化軟實力,在與西方強國的較量中日漸式微。所謂“中國夢”的實現,不應該僅僅是經濟的復興,更應該是精神力量和文化的復興。習近平主席多次強調,我們要強化中華民族的精神標識,樹立自己的文化自信。保險是舶來品,但保險文化可以是中國氣質。保險可以保人身,保財產;但只有傳統文化滋養的保險文化,才是適合中國保險業的文化,才能保心靈、保幸福。

一個行業的價值,不僅體現為經濟規模有多大,創造了多少就業崗位,更重要的是為社會正向主流價值觀形成所貢獻的力量。在“新國十條”的推動下,在推動保險業加快發展上升到國家意志、保險被提升到“服務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空前地位時,如果行業700余萬從業人員,能以優秀傳統文化規範要求自己,用善心、善行服務客戶,向社會傳遞正能量,為深化改革創造和諧條件,那將是保險行業更偉大的價值所在!

 

网站地图